俄羅斯多年來的漁業出口一直是以原料魚為主。如今,俄羅斯漁業委員會已越來越意識到發展漁業深加工項目的重要性。該委員會負責人不久前表示,毫無疑問,切實運用先進的深加工工藝,將能決定俄羅斯漁業的未來,應該提高加工產品的質量,拓展魚產品及罐頭類產品的品種,改進產品運輸及儲存方法,并對水產品加工后的下腳料及內臟部分再進行深加工。
在俄羅斯漁業比較集中的遠東地區,魚類的深加工率(包括冷凍加工)接近50%,但整個俄羅斯市場上經深加工的魚類產品僅占總捕撈量的13%。而消費者對深加工魚類產品的需求則在逐年增長。為保證國內消費者對已加工水產品的需求,俄羅斯甚至縮減了已加工水產品的出口量,但僅靠這類措施是遠遠不夠的。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盡最大可能向岸上的俄羅斯加工企業提供盡可能多的原料魚?
目前,俄羅斯漁業出口還主要以原料魚為主。而在很多漁業發達的國家,漁業企業的捕撈產品首先是供給本國的岸上加工企業,而不是直接出口;加工企業制成半成品后,再賣到下一環節進行深加工。這種循環系統減少了漁業的風險性,能夠極大地吸引投資者對本國的漁業加工企業進行投資。同時,這種帶有高附加值的加工產品也使利潤達到了最大化,并使國家的收入增加,還擴大了就業機會,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
鼓勵漁業發展深加工生產可以通過國家提供優惠貸款購買新型加工設備的形式來實現。這筆款項已被納入了俄羅斯聯邦預算。在遠東地區和俄羅斯其他地區,都已出現了從亞太周邊國家購買具有現代生產工藝的設備和先進的加工方法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關于特別經濟區法律的通過也對俄羅斯的加工企業具有現實意義,并為漁業生產者展示了誘人前景。計劃建立的特別經濟區有兩種類型:工業生產型和技術應用型。在特別經濟區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也會令入區的加工者們更感興趣。
在俄羅斯,勘察加州地處邊遠,但這里的水域占遠東地區的30%,漁業捕撈量占全國份額的18%。但由于當地正在使用的生產設備陳舊落后,導致生產率較低,極大地限制了產品增值。而在整個遠東地區,有一半以上的中小漁業企業都處在非贏利狀態,這樣的狀況并不令人欣慰。
漁業企業競爭的結果取決于資金的供給、捕撈的勘察探測技術、各種專利及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廣告的投放和銷售環節的有效組織等。那么大型公司在這些方面無疑更具有競爭力。
為了提高遠東地區漁業企業的競爭力,如今在一些地方已經建立了行業協會。這類協會在經營管理活動上相互配合,協同工作,目前在遠東地區已發展了30多家。今年,俄羅斯也把國家支持小企業發展的款項納入了聯邦預算,將用于建立和發展外向型出口企業并在科技方面予以扶持。漁業委員會也在積極地引導漁民們加入到這些扶持措施中。
雖然許多形式的水產品開發還遠遠未盡如人意,但這恰恰為有創造性的投資者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偏遠的地理位置往往意味著高昂的運輸費用和超常規的能源消耗,這又會令投資者們望而生畏。因此,必須要制訂吸引投資的規劃,這種規劃包括與聯邦漁業發展計劃相適應的地方經濟發展計劃,以及發展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