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法國委員會16日發布消息說,受環境變化和污染影響,法國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淡水魚種類面臨生存威脅。
該機構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公布的受威脅淡水魚“紅色名單”顯示,在法國本土現存的69種淡水魚中,有15種面臨生存威脅。比如七鰓鰻,這種魚習慣在有鵝卵石的河流中產卵,然而人們的石料開采活動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法國委員會已將這一物種列為法國“脆弱物種”。
喜歡棲身于濕地的一種花鰍也因為清淤和排水遭遇“滅頂之災”,被列為法國“瀕危物種”。而大西洋鮭魚和歐洲鱘魚則因為受人類活動影響無法回到出生地產卵而面臨生存危機,其中歐洲鱘魚的情況尤為嚴重,已被視為法國“嚴重瀕危物種”。
該機構還指出,污染、殺蟲劑和非法捕撈也對淡水魚構成威脅。比如歐洲鰻魚,雖然法國政府制定了嚴格的保護措施,但由于幼鰻價格高昂,偷捕現象屢禁不止。此外,這種魚的免疫系統也因為污染而變得越發脆弱,因此被列入法國“嚴重瀕危物種”名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是一個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宗旨的國際組織,總部位于瑞士格朗,該組織定期公布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