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內羅畢2月7日專電(記者王雅楠)據肯尼亞《旗幟報》7日報道,由于過度捕撈,非洲最大淡水魚產區——維多利亞湖內的尼羅河鱸魚種群數量銳減,東非3國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決定聯手設立保護基金,發起“拯救尼羅河鱸魚行動”。
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為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3國共有。有數據顯示,湖區內平均年產魚約80萬噸,價值超過5.9億美元,其中僅尼羅河鱸魚出口一項每年就能帶來約2.5億美元的收入。
然而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湖區內尼羅河鱸魚產量已經從2000年的120萬噸驟減至2008年的33.1萬噸,而漁民和捕魚船的數量卻分別增加了52%和63%。
維多利亞湖漁業組織指出,近年來非法捕撈設備的過度使用是導致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小網等非法捕撈設備的使用導致大量未長成的幼魚被捕撈,破壞了湖區內魚種孵化區域。
一般而言,體長超過50厘米的尼羅河鱸魚被視為成魚,但如今在湖區附近很多水產市場上,經常可以見到體長僅20厘米左右的幼魚。
鑒于上述情況,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發表聯合聲明表示,3國決定分別出資60萬美元,為“拯救尼羅河鱸魚行動”提供緊急行動資金,以期盡快杜絕湖區內的非法捕撈,恢復尼羅河鱸魚種群數目。
此外,目前湖區內有超過200萬人依靠捕魚為生,如何平衡資源保護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也將成為該項目的關注重點之一。(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