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島國聯盟國家(PACP)要求,歐盟宣布對PACP實施新的“全球采購政策”,放寬嚴格的漁產品原產地管理制度,并調整關稅稅目。新制度規定歐盟接受在上述原產國捕撈的新鮮凍魚,同時在PACP國家注冊漁船、懸掛PACP國家國旗的漁船所捕撈生冷漁產品均能進入歐洲市場。
由于斐濟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已與歐盟簽署了“過渡性經濟合作伙伴協定”(IEPA),因此成為太平洋島國中歐盟原產地制度新規定的首批受益者,除漁產品外,大米和蔗糖出口歐洲市場也能享受零關稅和免配額待遇;其他島國也能無需配額和繳納關稅,通過在斐濟和巴新加工漁產品而轉口到歐盟市場,這將在很大程度刺激太平洋島國投資需求,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雖然斐濟、巴新分別于2009年7月和11月與歐盟簽署過渡性EPA協定,歐盟將兩國列入“全球采購”國別名單,但歐盟明確表示兩國必須遵守以下約定:3年后向歐盟提供“全球采購”需求和執行情況評估報告以及金槍魚資源發展及保護情況等;在過渡性EPA協定生效前,協定雙方需以書面意向書的方式通知對方以及世界貿易組織。
在EPA條件下,巴新將放開除肉、魚、蔬菜、家具及奢侈品(首飾)外88%對歐盟的產品出口;斐濟也將在15年內放開除肉、魚、蔬菜、鋼鐵、管材外87%的產品出口。
另據悉,包括瓦努阿圖在內的其他太平洋島國將于今年5月重新啟動與歐盟的新一輪EPA談判。(來源:瓦努阿圖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