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是秘魯經濟增長引擎之一。漁業行業擁有的巨大資源、捕獲能力及加工處理設施保證了漁業行業能夠中長期可持續增長。
一、漁業產品出口國別
2010年上半年,秘魯漁業產品出口3.29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7%。出口美國、西班牙和中國分別增長19.0%、66.6%和92.2%。
出口美國(占漁業總出口的20%)主要品種是大蝦和凍魚排和魚肉,分別達到230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
出口西班牙3800萬美元(占19%),主要為冷凍魷魚。與歐盟簽署的自貿協定將為秘魯帶來5億人口的市場機會,因此向歐盟的出口尤其值得關注。
出口中國4000萬美元(占16%),主要為加工和保鮮的軟體魚類,根據雙邊自貿協定,中國目前該類產品關稅為5%,至2017年將逐步降為0。
二、漁業出口品種
秘魯出口漁業產品主要為冷凍和保鮮產品,2010年上半年,冷凍產品出口2.3億美元,保鮮產品出口8400萬美元,分別增長24%和22%。
水產養殖業相對于一些缺少空間,水資源和品種的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來說具備季節優勢。一些軟體魚類像扇貝和蝦出口收益較高。
三、漁業出口前景
同秘魯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和經濟體將為秘魯漁業產品提供新的市場機會,同時使秘魯在同其它國家的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如同歐洲自貿體簽署的自貿協定將在生效后受益于其零關稅。
雖然秘魯的漁業行業相對于一些國家來說具備資源優勢,而且擁有一個希望能夠提供優質和有食用安全保障的新的漁業產品的成熟的市場。但是,秘魯大部分出口漁業產品附加值較低,產品出口到目的國后需要進一步加工處理。因此漁業行業如何生產更多的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應提到日程中來有待解決的問題。(來源: 《企業與貿易》2010年8月30日/No.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