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稱 : |
葉片卷曲病 |
|
|
海藻名 : |
海帶 |
|
|
生長階段 : |
養成 |
|
|
發病情況 : |
海帶葉片卷曲病, 自五十年代開展海帶全人工筏式養殖以后,就常見有發病的個體,但末形成災害,大多是由于苗繩例置時間不及時.生活于下水層的海帶長期受光不足,倒置于上水層后,突然受強光刺激,使最上端的一兩棵或兩三棵海帶的生長部發生白化或卷曲。 |
|
|
癥狀 : |
葉片卷曲病多發生于凹凸期或脆嫩期的海帶,先在葉片生長部的葉緣顏色變淡,同時背光面的葉緣向向光面收縮卷曲。有時葉緣出現網狀皺紋,質脆硬。嚴重者葉片卷曲如螺旋狀,繼而卷曲部分變白、腐爛斷落。 |
|
|
病因 : |
海帶葉片卷曲病,是海帶養成期間病史最長,發病頻率最高,且分布面較廣的一種病害。對這種病害進行過多次調查研究,比較—致的看法是,海帶葉片生長部受強光刺激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
|
|
防治方法 : |
關于海帶葉片眷曲病的致病原因,六十午 代已有初步糾論,至今比較一致的看法仍然是光照強度的突然增大所致,并提了一些防治措施。 (1)適當稀疏養殖筏密度,加大筏區距離,并根據流向筏區要合理布局,以便養殖區內潮流暢通; (2)與氣象臺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及時掌握天氣預測情況,并在小汛潮每天兩次測量海水透明度,結合天氣預報情況進行分析,如有可發病因素時,立即下降養成水層; (3)經常檢查海帶的生長情況及其形態變化,特別是對中心區域的海帶,在有可發病的條件時更要加強檢查,做到以防為主; (4)發現病情,可采用減少浮子的辦法,使整個筏身下降,下降的深度應根據當時當地海水透明度的情況確定,在一般情況下,可下降1—2米,待發病期過后,再加浮子,使筏身上浮,這種辦法簡單、速度炔、效果好。 |
|
|
圖片 : |
|
|
|
其他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