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是德國航海業的核心,也是德國經濟的工業支柱之一。隨著韓、日、中造船業的迅速崛起,德國造船業在世界船舶市場的份額逐漸減少,但德國造船業仍以其強大的技術優勢、研發能力、系統能力和靈活性保持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的地位。
2006年由于世界經濟的好轉,世界造船業連續五年不斷刷新記錄。2006年全球新船交貨共2412艘,完成修正噸3410萬噸,比上一年增長了16%。按照修正噸計算,2006年世界前三位的造船大國是韓國(1186萬噸),日本(955萬噸)和中國(515萬噸),分別占國際船舶市場份額的34.7%,28%和15%。德國則以109.6萬修正噸,市場份額的3.2%,位居世界第四。
據德國造船和海洋技術協會的統計,2006年德國造船行業銷售總額為162億歐元,其中造船銷售額62億歐元,與2005年基本持平(2005年銷售額為60億歐元,比2004年增長了33%)。2006年德國造船出口32億歐元,占銷售總額的50%。德國的造船和船用配件的銷售額100億歐元,居日本之后,位于世界第二,但配件出口額仍為世界第一。
一、德國造船業的基本情況
至2006年底,德國共有各類船廠約60家,其中遠洋船廠和內河船廠各占一半。造船從業人員23205人。船用配件企業共有400多家,從業人員有7萬多人。
德國造船廠主要分布在五個沿海聯邦州:
| 船廠數量 | 從業人數 | 銷售額 | 占銷售總額 |
下薩克森州 | 24家 | 6154 | 18億歐元 | 30% |
石荷州 | 20家 | 4900 | 16億歐元 | 26% |
梅前州 | 28家 | 5909 | 11億歐元 | 18% |
漢堡 | 8家 | 2663 | 6億歐元 | 10% |
不來梅 | 14家 | 1581 | 4.3億歐元 | 7% |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經濟繁榮,海運市場繁忙,在政府財政補貼的強力支持下,德國造船業度過了輝煌時期。本世紀初,受亞洲金融危機和“911”事件影響,世界經濟迅速衰退,世界造船業滑入低谷。歐盟取消對造船業的補貼,德國造船業更是雪上加霜。造船、新訂單和在手訂單等各項指標下滑,不少船廠倒閉。最近幾年,世界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際貿易高速增長拉動航運市場呈現罕見的繁榮。德國船廠經過結構調整,加上歐盟恢復對船廠的補貼,使得德國造船業又出現新的生機,各項指標明顯改善。
德國造船業在跌宕起伏的動蕩中不斷完善船廠的結構。現在德國最大的船廠是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集團,除了制造遠洋商船,還是世界上主要的常規潛艇制造商。Aker集團的MTW和Warnemuende船廠主要制造遠洋商船、大型游輪J.J.Sietas 船廠主要制造集裝箱船、滾裝船、化學品船和特種船等。Meyer船廠主要船型是集裝箱船、大型游輪、液化氣船和內河船等。德國船廠的信息詳見:www.cesa-shipbuilding.org/shipyard_pub.phtl
德國造船業包括四個部分:1.建造遠洋船只,包括各式遠洋商船、遠洋客船游輪以及游艇,這部分業務占船廠銷售總額的55%;2.建造海軍艦船,占到船廠銷售額30%;3.修船,改裝船和船只保養業務,占12%的份額;4.建造內河船只和其他業務,占3%的份額。
二、遠洋船建造
2006年德國船廠共制造交貨了70艘遠洋船,120萬修正噸位,銷售額達2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出口17億歐元,占銷售總量的60%。
2006年德國造船業新收訂單88艘船,金額達52億歐元,雖然略低于上年訂單數量,但還是超過了德國造船業的生產能力。其中國外訂單占73%,比上年(55%)高出18個百分點。新訂單的特點是船型多樣化,特別是大型游輪規模不斷加大,數量占到訂單總量的44%。
至2006年底,德國造船業在手貨單總計達246條船,420萬修正噸位,貨單金額達134億歐元,金額比上年增加了21%。其中外國訂單數量為92億歐元,占訂單總量的比例從上年的64%提高到68%。
德國遠洋船三大指標發展統計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造船完工 數量 噸位 萬噸 修正噸位 萬噸 金額 億歐元 | 68 128.3 122.9 34.16 | 62 99.8 94.6 27.8 | 61 97.7 90.7 23.06 | 69 129.7 116.3 25.81 | 70 133.4 117.4 29.19 |
新收訂單 數量 噸位 萬噸 修正噸位 萬噸 金額 萬歐元 | 50 81.3 74.2 16.81 | 102 188.2 160.2 35.72 | 86 166.6 154.0 40.54 | 157 265.5 240.6 65.52 | 88 135.1 141.4 52.46 |
在手訂單 數量 噸位 萬噸 修正噸位 萬噸 金額 萬歐元 | 119 193.5 191.2 55.11 | 144 257.0 232.3 58.76 | 147 302.2 277.4 70.34 | 231 435.0 396.4 110.84 | 246 435.7 422.9 134.42 |
數據來源:德國造船和海洋技術協會
2006年德國各主要船型銷售和新貨單情況
| 2006年銷售額29億歐元 | 2006年新到手貨單52億歐元 |
| 數量 | 毛噸位 | 變化% | 修正 噸位 | 變化 % | 數量 | 毛噸位 | 變化% | 修正 噸位 | 變化% |
化學品船 | 2 | 52600 | 3.9 | 42080 | 3.6 | 1 | 26548 | 1.9 | 21238 | 1.5 |
散貨船 | | | | | | 1 | 20500 | 1.5 | 12300 | 0.9 |
零擔貨船 | | | | | | 6 | 71000 | 5.3 | 71000 | 5.0 |
集裝箱船 | 51 | 1029146 | 77.1 | 807356 | 68.8 | 30 | 596360 | 44.1 | 480720 | 34.0 |
滾裝船 | 2 | 54035 | 4.1 | 49037 | 4.2 | 3 | 66000 | 4.9 | 52800 | 3.7 |
液化氣船 | | | | | | 4 | 55200 | 4.0 | 63480 | 4.5 |
游輪 | 8 | 191258 | 14.3 | 256298 | 21.8 | 21 | 479350 | 35.5 | 624295 | 44.2 |
其他船 | 7 | 0.5 | 0.5 | 19470 | 1.7 | 22 | 35992 | 2.7 | 88010 | 6.2 |
合計 | | 1334113 | 100 | 1174241 | 100 | 88 | 1350950 | 100 | 1413853 | 100 |
數據來源:德國造船和海洋技術協會
三、海軍艦艇技術和制造
2006年艦艇造船廠銷售額20億歐元。同美國和歐洲其他競爭對手不同的是,來自德國海軍的訂單只能滿足德國艦艇工業三分之一的需求,其他都要依賴出口業務。其中潛艇的需求明顯高于對水上艦艇的需求。德國艦艇工業出口的70%為潛艇出口。
德國常規潛艇制造十分有競爭力,特別是不需外部空氣的獨立燃燒動力U212A和214型號潛艇受到特別的歡迎。另外驅逐艦、護衛艦、排雷艇和海岸巡邏艇方面也有一些國際訂單。德國艦艇工業的配件業務發展良好,聲納、防火、雷達和電氣系統的訂單踴躍。
另外艦艇維修也是很重要的業務。2006年德國海軍有2億歐元的維修保養預算。另外德國海軍不斷參與國際維護活動也加大了維修費用。
德國從事軍用艦艇生產的固定人員只有4000人,其他人員可以根據訂單需要隨時從船廠其他部門抽調。
四、舊船的維修和翻建
由于現代商船的復雜性和其長達30年的使用期限,對船只的經常保養和維修成為船廠的重要的任務。另外,不斷提高的安全要求和環保要求,以及人們對遠洋豪華游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需要翻建船只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德國有不少船廠專門從事舊船的維修和翻建。它們可以承擔從一般的維修保養、破損修理,到更換發動機、改變船型、增加或減少船載能力等復雜的改建工作。特別是在遠洋豪華游輪的修理和改建方面德國船廠顯示了很強的競爭力。
2006年德國的舊船維修和改建業務的營業額創下新的記錄,達7.47億歐元,占到德國造船業銷售總額的12%,占歐洲舊船維修和改建業務的25%。
隨著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張,海運物流量大幅增加,國際商船隊在也不斷擴大。現在商船隊的平均船齡已高達22年,舊船維修和改建業務前景十分看好。
五、內河船制造業
內河船主要指內河客船、游艇、貨船、拖船、港口功能船和特種船等。德國共有25-30家內河船船廠。2006年德國造船業共交付了56條內河新船,載重噸位1.49萬噸,銷售額7100萬歐元,94%都在國內銷售,出口只占6%。2006年新接訂單7500萬歐元,其中35%來自國外用戶。至2006年底,在手訂單148艘船,金額1.96億歐元。
德國內河造船業發展情況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造船交貨 貨船包括油船和推船 數量 載重噸 客船 數量 港口功能船/拖船/特種船 數量 合計 數量 其中出口 載重噸 其中出口 金額 萬歐元 其中出口 | 5 7000 14 26 45 7000 7200 | 13 10000 19 16 48 10000 8700 | 7 6000 13 31 51 7000 9300 | 15 13000 18 33 66 14000 9000 | 18 14000 18 20 56 4 15000 10900 7100 400 |
新收訂單 數量 其中出口 載重噸 其中出口 金額 萬歐元 其中出口 | 73 3000 7200 | 34 3000 7100 | 58 15000 9900 | 66 24000 9900 | 76 19 50000 39700 7500 2700 |
年底在手訂單 數量 其中出口 載重噸 其中出口 金額 萬歐元 其中出口 | 65 10000 12500 | 51 3000 10800 | 58 11000 11000 | 54 23000 11900 | 72 17 57360 28800 12100 2400 |
數據來源:德國造船和海洋技術協會
六、配件工業
德國造船配件業是德國造船工業最具競爭力的產業。2006年世界造船業的大好形勢推動了德國造船配件工業的快速發展。根據德國機械商協會統計,2006年德國造船配件業產值達100億歐元,其中四分之三是商船配件,20%是艦艇配件。由于遠東造船業的快速發展,德國配件業產值的三分之二用于出口。德國是世界造船配件的出口冠軍。
德國20%的配件出口是面向歐盟國家。25%的配件向中國和韓國出口,其中對中國出口是對韓國出口的二倍。德國2006年90%的新船訂單都交給了外國船廠,其中三分之二流向韓國和中國。
德國造船配件業得益于德國強大的機械制造業。德國制造的船舶發動機、輪舵系統、變速箱、甲板設備、空調技術及廢物處理設備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德國的船舶電子技術產品、導航系統、控制和調節設備也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作為造船大國,德國每兩年在漢堡舉辦全球最大的造船展覽“造船、機械與艦船技術展”(SMM)。為德國造船配件業提供充分展示的機會。
七、德國造船業的問題和前景
造船是德國的傳統工業。德國造船業排名雖已降至世界第四,但德國造船業以其尖端的技術,高質量的產品和令人信服的服務在世界上仍然享有極高的聲譽。特別是德國的造船配件業向全世界的船廠源源不斷的提供船舶的關鍵部件。德國的造船技術能夠時刻跟蹤世界新的環保需求、節能需求和消費需求,不斷改進和研究新的技術,始終處在世界造船技術的前列。但德國造船業面對的困難卻有增無減。亞洲船廠的迅速崛起,制造能力的快速擴大,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加上人員成本的優勢,已經使德國造船業的世界市場份在不斷減少,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下去。另外原材料、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以及歐元的升值更加重了德國的造船成本。特別是德國工業專業人才不足在造船行業表現的更為突出。船廠工程師數量不夠已經影響船廠目前的生產能力,但對德國造船業的技術研發還將產生更加嚴重的后果。德國各界已經清楚認識人才匱乏的后果,正采取多種渠道進行解決。德國經濟的出路在于保持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德國造船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