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生活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和其他地方的大馬哈魚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它們的一個主要敵人便是農業化學藥品。根據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動物學家的研究,殺蟲劑會影響大馬哈魚的大腦,同時損害它們的捕食能力。如今,新的研究顯示,對于大馬哈魚來說,多種殺蟲劑的混合物可能更有害,并且具有令人驚訝的致命性。
毒死蜱和其他所謂的有機磷酸酯殺蟲劑通過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幫助神經細胞信息傳遞的一種酶)而殺死細胞。這些殺蟲劑被噴灑到農作物上,并且廣泛分布于美國西北部的水系中;在由美國地質測量局采集的水樣中,有一半包含6種甚至更多的殺蟲劑。
在之前對大馬哈魚進行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僅僅著眼于分析一種殺蟲劑造成的影響。為了獲得有關大馬哈魚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所受影響的更具有現實意義的結果,研究人員設計了一些實驗室試驗,用來測試毒死蜱和其他4種殺蟲劑混合物的毒性作用。在試驗過程中,他們將年幼的大馬哈魚同時暴露在兩種化合物的環境中。研究發現,這些混合物的影響要大于兩種殺蟲劑的總和,這其中存在增效效應。
最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殺蟲劑二嗪農和馬拉息昂產生的增效效應——它能夠殺死所有暴露其中的大馬哈魚。研究人員表示,即便在最低的濃度下,這些大馬哈魚也非常危險。這些發現意味著美國環境保護署很可能低估了殺蟲劑對大馬哈魚造成的危害。研究人員強調,在花費了數億美元進行大馬哈魚種群的恢復工作后,如何對付這一最大的威脅是至關重要的。
加拿大安大略省伯靈頓市水生生態系統保護研究部門的毒物學家德里克·穆爾指出:“研究人員能夠如此細致地研究這一問題,這絕對是一大進步。”他說,“這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穆爾表示,由于有很多關于各地噴灑殺蟲劑的數據,因此有可能對野生大馬哈魚種群遭受的影響作出評估。但他認為如果要搞清目前存在于水系中的所有化合物對大馬哈魚種群構成的影響還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