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日本農林水產相關預算以“推動和糧食及農業相關的國家策略”、“建設強健的農業,振興農山漁村”、“推動為地球著想的資源、環境政策”等為核心項目,并規劃了各種新事業。
首先,在“推動和糧食及農業相關的國家策略”方面,以提升糧食自給率為政策目標:(1)以卡路里為基準:由2006年的39%提高至2015年的45%;(2)以生產額為基準:由2006年的68%提高至2015年的76%。為此,將加強倡導有關糧食自給率的信息,并啟動“糧食自給率的策略性宣傳事業”、“全球糧食供需動向調查、分析事業”等新課題。
在食品安全對策方面,以“確保從產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及消費者的信心”為口號,加強食品安全的風險管理,并進行生產、流通、加工等各階段的危害分析,進而研發降低風險的技術。同時著手開展“推動確保消費者對食品業者的信心”、“促進食品業通過HACCP(食品危害分析與重點管制系統)認證”、“提升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等工作,以確保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
在農業體制方面,將推動“采用GAP(優良農業操作)方式的先進綜合生產工程管理體制創新”;在“技術創新領域”,將新推動“基礎研究推進”、“實用技術研發”及“研究成果產業化”;在“振興地方領域”方面,將推動“農林水產品及食品的地方品牌”、“促進優良日式餐館在海外普及”,以便有策略地推廣日本的農林水產品;在“建設強健的農業,振興農山漁村對策”方面,將推行“建造熱鬧、美麗的農山漁村事業”、“發掘農山漁村潛力示范”等項目,以推動都市與農山漁村的交流、共同發展。
·科技篇·
用音響技術管理水產養殖
日本水產廳和水工研在高知縣柏島的大洋A&F公司黑鰭金槍魚養殖場,對一家美國開發的雙周波音響攝影裝置(DIDSON)進行正式實驗。過去這套裝置曾在美國被用來統計溯溪而上的鮭魚數量,也曾在日本用來觀測大型水母的出現數量。另外,過去也曾在墨西哥的黑鰭金槍魚養殖場做過類似實驗,但都不像這次的試驗這樣正式。
所謂的音響攝影機,是利用超音波發射,捕捉一定范圍內(水平視角30度、垂直視角14度、最大攝影距離40米)的物體。DIDSON的最大優點是,不受時間(如夜間)或能見度(如混濁的水中)的影響,能夠準確捕捉到水中游動的魚,并能自動統計通過所設范圍的魚類尾數,并同時測量出魚的體長。若將超音波設成1.8兆赫,最大攝影距離還可達到40米。
為了進行實驗,實驗者在在兩個直徑為60米的箱網之間修造了一條長10米、寬8米的通道,以觀測黑鰭金槍魚的移動情形。在此次實驗中,DIDSON成功地捕捉到在兩個箱網間游動的黑鰭金槍魚,并以白色的流線型形狀映照在計算機屏幕上。屏幕畫面以扇形呈現,如同從水面正上方向下俯瞰的狀態。在同一時間,屏幕左側會出現通過的尾數及捕捉到的黑鰭金槍魚體長。
不過,當同一時間有太多黑鰭金槍魚通過時,因魚體重疊的緣故,會導致統計數據不夠正確。但只要適當調整通道的大小,減少可同時通過的魚類數量,是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的。
水產廳國際課漁業交涉官勝山潔亦對DIDSON寄以厚望,認為這一技術可以用在黑鰭金槍魚以及其他養殖魚類的管理上。
負責鮪漁業促進組織專務原田雄一郎表示,這樣的裝置能夠解決黑鰭金槍魚養殖業者被質疑置入箱網魚類尾數不夠透明等問題,希望能夠盡快實用化,讓黑鰭金槍魚養殖成為負責任的漁業。
另外,水產廳也表示,除金槍魚外,日后將嘗試把這套裝置應用在養殖鰤魚等其它魚種上。
·生產篇·
兼顧另方因素修定TAC提案
在水產政策審議會第34屆資源管理分科會上,相關人士討論了2007年度各魚種的總可捕量(TAC)修正案和2008年度的TAC提案。
2007年度TAC修正案
在秋刀魚方面,在眾多漁業者、加工流通業者及市場相關人士的強烈要求下,經出席委員討論后,基于(1)因2007年秋刀魚配額過早用完,除有可能對漁業從業人員的雇用產生沖擊外,也有可能對相關的加工、流通業產生影響,進而導致市場混亂;(2)全世界的魚粉需求持續增加,且魚粉價格高漲;(3)目前秋刀魚的資源狀態處于高水平等理由,同意增加4萬噸TAC,但僅限作為魚粉原料使用。再加上2007年保留額4萬噸,合計共增加8萬噸(由31.6萬噸上調至39.6萬噸)。
不過,仍有部分委員表示,若魚粉用原料和生鮮流通用的秋刀魚混在一起,就會失去增加TAC的意義,故希望能夠確實作好監控。而從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此時增加TAC并不適當。若要抑制市場價格的變動,則在討論修訂新增TAC時,還應該妥善考慮增額的時間點。
另外,基于最新的資源評估結果,也同意新增鯖魚類(白腹鯖及花腹鯖)TAC共20.2萬噸(由54.4萬噸上調至74.6萬噸)。
2008年度TAC提案
鑒于白腹鯖及沙丁魚等資源有減少趨勢,這些魚種的TAC也遭削減,2008年TAC分別為鯖魚類61.6萬噸(較前一年度減少17%)、真鯖27.1萬噸(減少15%)、沙丁魚5.2萬噸(減少13%)。
在秋刀魚方面,因預估2008年資源水平將非常高,故TAC維持39.6萬噸(即修正后的2007年TAC)。
日本魷和紅蟹的2008年TAC則分別為33.3萬噸(增加3%)及7793噸(增加8%)。
·合作篇·
達成幾比海域入漁協議
日本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經過協商,就2008年日本圍網船入漁幾比水域達成以下共識:(1)許可作業船數:35艘(較前一期增加1艘);(2)入漁費:每艘12萬美元(較前一期增加約兩成);(3)合作時間:為期1年(截止2008年11月30日)。
在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的一年內,有30艘日本鰹魚圍網漁船在幾比水域作業,總漁獲量約6萬噸。另在2007年5月至11月間,則有34艘日本鰹魚圍網漁船入漁該水域。
針對自2007年12月1日起實施的漁船作業天數(VDS)制度,日方談判代表農林水產省國際顧問后藤曉表示,目前尚未出現任何影響。
目前在幾比水域作業的漁船除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25艘外,還有依密克羅尼西亞協議、FFA(南太平洋論壇漁業局)多邊協議在該水域作業的各國漁船數十艘。
·貿易篇·
水產品進出口減中有增
日本水產品貿易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月份水產品進出口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進口量為22.63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6%。進口額為1239億8061萬日元,同比減少3.5%。鮭鱒魚的進口量為3.1921萬噸,同比減4.8%。鮐魚為1.7147萬噸,同比增2倍以上。
另一方面,1月份日本水產品出口量為4.452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6.2%;出口額為172億64萬日元,同比減少3.5%。鮐鲅魚的出口量為7759噸,同比減少61.7%;鱈魚出口量為7488噸,同比減50.8%。秋刀魚的出口量為6978噸,同比增加了3倍。除了秋刀魚外,鯖魚的進口量也在增加。
由于日本產的鯖魚供應量增長有限,且質量變差,最近日本企業又恢復大舉對挪威鯖魚的采購。
日本近海鯖魚的配額已經所剩不多,大型圍網船所剩配額也不到7000噸,使得日本產的鯖魚供應量增長有限,加上漁獲多為花腹鯖,而少見富含脂肪的大型白腹鯖,造成了日本產鯖魚的質量降低。
據進口企業透露,2007年日本企業已購入約5萬噸的挪威鯖魚。由于挪威漁業者以東歐、俄羅斯為優先市場,2007年日本業者的進場時機明顯較晚。因此有人認為,日本企業已錯失最盛期的漁獲。種種原因使得日本業者在加快了采購挪威鯖魚的腳步。
2007年的挪威鯖魚脂肪含量和往年差不多,但魚體稍細,且肉質較軟。不過,令企業感到頭痛的是,愈接近年底,魚體愈小。有時一批魚的平均體重僅390克,而200克~400克等級鯖魚在日本并無市場,這也增加了日本企業采購的難度。在2007年購入的5萬噸魚中,約七成屬于400克~600克這一等級,兩成屬300克~500克級,而600克以上大型魚僅占一成。
在價格方面,盡管2007年挪威克朗升值兩成左右,但因上半漁期日本企業的出手消極,再加上愈接近年底小型魚比例愈高,挪威鯖魚價格并未出現漲勢。
·資源篇·
重視黑鰭金槍魚資源
為探索日本周邊水域黑鰭金槍魚資源利用方式,日本于2007年10月成立了“有關日本周邊黑鰭金槍魚資源利用檢討會”。從成立至今,該檢討會分別召開了沿岸、近海及養殖的各組會議,由業界及地方政府代表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并匯整出一份中期報告,跨出了正式管理日本周邊水域黑鰭金槍魚資源的第一步。
報告內容簡述如下:為確實掌握黑鰭金槍魚漁業的現狀,并提高資源評估的精確度,將由企業和地方政府攜手合作,針對沿岸、近海及養殖這三個領域,進行資料的收集。
在沿岸黑鰭金槍魚漁業方面,所有黑鰭金槍魚漁業種類都需要收集“月別、漁協別及漁業種類別的漁獲量及卸魚尾數”等數據;至于養殖用種苗及短期蓄養用黑鰭金槍魚,則需要收集“漁業種類別的漁獲尾數及平均體重”。
在中大型圍網等的近海黑鰭金槍魚漁業方面,將重新檢討目前的漁獲報表,并收集“養殖用種苗及短期蓄養用黑鰭金槍魚的漁獲尾數及平均體重”等數據。另外,為有效管理及合理利用黑鰭金槍魚資源,將致力推動中大型圍網漁業禁止捕撈未滿2公斤小型魚的規定(養殖用種苗不在此限)。
在黑鰭金槍魚養殖方面,則需要收集“種苗來源、購入尾數、置入箱網尾數、出貨尾數及數量(換算成原魚后)、養殖時間”等資料。
·環境篇·
全球暖化近海秋刀魚漁場將消失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日前發布的“地球暖化對農林水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報告,每年秋季在日本近海形成的秋刀魚漁場,在100年后將消失殆盡。
2007年9月北海道東部根室外海的海水溫約在17℃左右。然而,按目前地球暖化的速度計算,100年后該海域的海水溫將上升4℃左右。這區區4℃導致的結果將是秋刀魚群遠離該水域,使目前在日本近海的秋刀魚漁場幾乎完全消失。
在地球暖化應對對策方面,日本農林水產省認為,水產業應從漁船的節能技術著手,以減少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