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船用柴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海洋漁業捕撈量的下降,今年的魚油產量肯定減產,國際魚油市場價格將高于去年,2007年的漁產品進出口量及金額將高于上年在全球藥品市場掀起漲價潮的影響下,自2006年以來,國際魚油市場也進入了新一輪漲價期。
據統計,魚油原料2006年的價格比2005年上漲了15%,2007年又比2006年上漲了16%。
據美國F&S公司發布的調研報告披露:從2002年至今,國際魚油市場規模以每年8%的速度在壯大。2004年,魚油及其制成品的全球市場銷售額為19.4億美元,到2005年增長到24億美元。照此估算,2007年已接近或超過30億美元;而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億美元。
全球發展不均衡
根據歷年統計數字,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魚油市場始終保持著平穩的增長態勢,顯見魚油產品已成為國際醫藥市場一類重要產品。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其銷售額早已突破5億美元并向10億美元進軍。
國際市場上的魚油產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用大西洋鱈魚油之類的精制魚油加工而成的軟膠囊;另一類是形形色色的含魚油多不飽和脂肪酸成分(主要是EPA和DHA)的魚油分離成分類產品。其中以第二種魚油產品的發展勢頭最快。值得關注的是,研究發現補充外源性EPA、DHA可促進嬰幼兒腦細胞發育和增進智力,自從美國FDA批準了這一保健新用途之后,魚油市場的人氣再度升溫,各種含EPA、DHA成分的保健品由此成為國際醫藥保健品市場的新寵。
目前,國際市場上以經濟魚種來源的魚油制品價格最便宜,而金槍魚來源的魚油制品價格最貴。在我國南方一些城市,普通進口魚油膠丸售價大致在每瓶(100粒裝)約64-98元人民幣,進口金槍魚魚油膠丸每瓶價格則高達166-198元,兩者價格幾乎相差2-3倍。然而,受高檔保健品用作禮品的消費習慣的影響,價格高的金槍魚魚油膠丸反而更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相比之下,美國的市場情況和中國截然不同。在我國,由于消費者承受能力關系以及價格差異,魚油產品至今尚未形成消費熱潮,但在美國則已經形成一大類保健品且廣受歡迎。美國市場上至少有數百個魚油膠丸品牌,普通魚油膠丸價格通常在每瓶幾美元到十幾美元不等,遠低于我國同類產品。而我國只有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藥房才有少數進口魚油膠丸出售,國產魚油制劑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只,且銷路平平,遠不如靈芝孢子粉膠囊好銷。
消費市場各不同
為何美國的魚油產品價格遠比我國低廉?據筆者研究,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地理上靠近秘魯、智利、加拿大等世界魚油生產大國,運輸非常便利。據美國《化學市場導報》報道,在2002年時智利和秘魯出口至美國的粗魚油一般只有每磅十幾美分,現在雖然漲了一些,但估計漲幅最多只在10%左右。如果起始原料價格便宜,EPA、DHA等魚油分離成分下游產品的價格自然也不會貴,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的魚油產品價格大大低于世界各國的原因。而我國因與南美洲海洋漁業大國相距較遠,難以享受到進口低價魚油的好處,所以我國魚油產品在價格上無法與美國相比,最終導致我國魚油產業難以成長壯大。
再看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魚油在那里也已形成了紅火的產業,產品種類豐富,如:從金槍魚魚頭和內臟中提取的金槍魚魚油制成一系列產品;將EPA、DHA等魚油成分添加至嬰兒奶粉、面包甚至豆腐等食品中,由于加工技術非常先進,這些添加了魚油分離成分的食品毫無魚腥味,頗受日本大眾歡迎。據日本食品科學雜志報道,目前日本魚油及其下游產品的市場規模已達數百億日元,高居亞洲榜首。
反觀我國,目前國內約有十幾家企業在生產魚油制劑,但沒有一個品牌的魚油產品能突破1億元的銷售大關。即使作為我國最早研制魚油軟膠囊的企業之一的定海制藥廠,雖然位于我國最大漁場——舟山群島,擁有強大的魚油資源,但其魚油產品始終未能做大。筆者認為,問題并不在于外界傳說的國產品中EPA/DHA含量不如進口品的高,而是很多消費者認為魚油的保健作用不如人參、靈芝等傳統補品;加上進口魚油膠囊的價格過于昂貴,使消費能力較低的老年人消費群體難以承受。可以說,缺乏對市場的培養,正是我國魚油類保健產品難以做大的癥結所在。
我國產銷情況
據了解,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魚油原料按其產銷量統計大體可分成3類:一類是鱈魚魚肝油,系以北大西洋鱈魚魚肝為原料提取出的產品;一類是保健食品級魚油,大多以沙丁魚、秋刀魚等海洋經濟魚類提取的魚油,因其產量較大,一般市場售價在幾美分到幾十美分之間,其中最貴的是鮭魚魚油和金槍魚魚油,其售價一般在1-3美元/磅;還有一類是藥品級魚油,即經過分子蒸餾的精煉魚油,已除去魚油所含的大多數單烯類成分而保留了絕大多數多烯類有益成分。一般說來,經過精煉的藥用級魚油平均每克含有600mg以上的EPA、DHA等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為增加產品的貯存時間,藥用級魚油均添加有維生素E成分以提高其抗氧化性),售價一般在每磅4~6美元。
我國出口魚油(粗魚油)主要供應西方鮭魚養殖場作為飼料添加劑,很少被國外廠商用作保健品原料,所以售價并不高。在國外,高檔魚油市場基本被少數幾家西方公司所壟斷,亞洲魚油廠商難以涉足其中。
據國內水產部門的統計資料,2006年全國粗魚油總產量已突破2萬噸,其中大部分出口,國內消費量不足4成。主要出口市場有東歐、美國、日本及中國港臺地區等,近年來,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也加入進來,成為我國粗魚油出口的新市場。
去年,因受柴油等船用燃料漲價及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海魚捕撈量有所下降,并進而影響到魚油產量。有關部門預計去年我國魚油總產量比上年下降了8%-10%。所幸國際市場對魚油原料需求旺盛,因此,去年我國魚油出口仍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前8個月出口的粗魚油的價值達到了880萬美元。
據國際海洋漁業聯合會不久前公布的一項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07年,中國魚油生產商和經銷商合計達474家,印度有76家,印尼有12家,美國有66家,中國臺灣有63家。從數量上看,我國魚油生產商在世界上居前列,但規模普遍較小;而智利、秘魯雖然兩國魚油出口量合計約占全球總量的60%,但其魚油生產商卻只有區區十幾家。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披露: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漁產品進出口國,位居日本和美國之后。2006年,中國出口漁產品89億美元,進口漁產品42億美元(均包括港臺地區漁產品進出口額)。而自2006年以來,魚油原料藥2006年的價格比2005年上漲15%,2007年又比2006年上漲了16%,預計隨著船用柴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海洋漁業捕撈量的下降,今年的魚產品含魚油產量肯定減產,國際魚油市場價格將高于去年,2007年的漁產品進出口量及金額將高于上年。
同時,加上西方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鮭魚、紅鱒魚等名貴魚類及南美白對蝦等海洋蝦類的人工飼養規模的迅速擴大,作為促進生長的鮭魚、紅鱒魚和海蝦等魚蝦類飼料的添加劑,對魚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所以,今后幾年國際魚油市場將呈供不應求之勢。在此形勢下,我國粗魚油的出口規模還將獲得較大的增長動力。
前景
近年來,國際上對魚油的研究不斷有成果產生,如:經常服用魚油膠丸能預防抑郁癥,而直接服用EPA、DHA等魚油分離成分制劑則能調節情緒和提高工作效率;將魚油與輔酶Q10一起加工成復方膠囊,可顯著改善婦女更年期綜合征以及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病等退行性腦神經病變疾病等。這些發現,無疑可為魚油的應用推波助瀾。
魚油類產品的多作用性決定了魚油在國際市場上的長盛不衰。目前的趨勢是,作為初級產品的魚油丸銷路增長緩慢,各類EPA/DHA保健產品尤其是復合制劑產品的魚油深加工產品的銷路將迅速上升。我國魚油生產企業應緊抓住這一趨勢,制定適合的市場營銷戰略。相信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內的魚油市場也將會由冷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