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urofish(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歐洲建立的漁業貿易信息咨詢服務機構)報告指出,全球白肉魚貿易商擔心今年異常寒冬可能使中國羅非魚產量銳減80%。各地的羅非魚貿易商預估今年羅非魚供應量將嚴重短缺,缺貨情形可能長達8-12個月。目前羅非魚售價已出現漲勢,且很可能會持續飆升。
中國羅非魚減產風潮就像海嘯般襲擊全球白肉魚產業,過去幾年來出口量成長一倍有余,并在2007年達21萬噸。2007年中國羅非魚出口額超過5億美元,大幅超越2004年的1.6億美元。此情形也排擠了其它白肉魚在美國及歐洲市場的銷售,特別是當漁船捕撈真鱈和黑線鱈這些受歡迎的魚種而飽受環保人士攻擊之際。
該報告指出,羅非魚供應短缺可能波及其它白肉魚種,因為其它白肉魚之需求也可能受影響,進而帶動價格上揚,供應吃緊的現象將是全球性的,對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將會率先減少,因為魚價在這些國家最低。而中國對歐洲的羅非魚出口持續擴大的情形,也會嘎然而止。同樣的,對美國的羅非魚出口也會出現大幅減少。
不過,此波供貨短缺現象將有利于其它的白肉魚產國,特別是拉丁美洲的羅非魚生產國,如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及巴西。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所發布之數據,2008年1-4月美國生鮮暨冷凍羅非魚進口量為5590萬公斤,比2007年同期6010萬公斤減少7%。
進口量下滑的主因是來自中國的冷凍羅非魚數量減少,反映了2008年初中國寒災重創羅非魚產區所引發的供應短缺。在這段期間,中國對美國的冷凍羅非魚片出口量為2560萬公斤,比2007年同期減少8%,出口值則超過8100萬美元。冷凍羅非魚全魚的情況更糟,出口量僅920萬公斤,比前一年同期減少36%,出口值則為1190萬美元。
在生鮮羅非魚片方面,2008年1-4月,美國的進口量增加9%,超過1000萬公斤,進口值逼近6500萬美元。厄瓜多爾仍是生鮮羅非魚片的最大供應國,但對美出口下滑27%,反倒是第二大供應國洪都拉斯,同期的生鮮羅非魚片輸美量增加9%,超過300萬公斤,出口值為2080萬美元。
據了解,厄瓜多爾生鮮羅非魚片輸美量下滑的部分原因,可歸咎于2008年初的水災及異常寒冷的天氣,當然同養殖戶轉養對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