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北京電 據海外媒體報道,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近日提交的一份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價值21億澳元(約合16億美元)的商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造成了威脅,但隨著海水溫度提高,熱帶海洋生物南游可能帶來新的野生漁業的發展。
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洋流、風、降雨、海平面及極端天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海洋魚類、貝類生物數量變化造成威脅?!皻夂蜃兓瘯Π拇罄麃喸S多地方漁業造成生物、經濟及社會意義上的影響?!薄”热?,東南海岸漁業受海水水溫影響大,北海岸漁業受降雨影響大,而西海岸漁業受“李氏潮流”影響較大。
該報告稱,氣候變暖改變了對澳大利亞影響較大的兩大洋流:“東澳大利亞洋流”和“李氏潮流”,而這可能導致一些海洋物種滅絕,因為這兩大洋流對許多有重要商業價值的海洋生物影響較大,比如大螯蝦、扇貝、沙丁魚、銀魚和熱帶金槍魚等。
另外,由于適宜其生活的水溫接近極限,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價值2.2億澳元的鮭魚產業也可能將受到重創。
該報告還表示,降水量變化可能減少北部昆士蘭和北領地的金目鱸、對蝦和鋸緣青蟹的捕捉量;海水水溫的升高導致的珊瑚白化現象則會影響諸如珊瑚鱒魚等礁類魚。
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的數據,南部塔斯曼海表面水溫到2030年將升高0.6到0.9攝氏度,而澳大利亞西北部海岸海水表面溫度將升高0.3到0.6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