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俄羅斯以江相鄰,以海相通,有著長期密切的漁業生產和水產品貿易交往的歷史。1988年兩國政府簽署漁業合作協定,1994年又簽訂了《中俄關于黑龍江、烏蘇里江邊境水域合作開展漁業資源保護、調整和增殖的議定書》,漁業合作與交往不斷拓展和深入。
近年來,中俄水產品貿易呈持續增長的勢頭,2006年,我國對俄羅斯的水產品出口額1.8億美元,出口量6.7萬噸,從俄羅斯進口水產品12.5億美元,進口量77.1萬噸,俄羅斯已成為中國水產品第一進口國。2007年我國對俄羅斯水產品出口和進口均呈現明顯上升態勢。出口俄羅斯水產品的金額和數量分別較2006年增加70.56%和55%,占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量和總額的3.17%和3.41%,所占比重分別增加1.24和1.18個百分點。我國對俄羅斯的水產品進口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進口量和進口額同比2006年增加11.28%和2.0%,繼續位居我國水產品進口國首位,占我國水產品進口總額和總量的29.51%和22.69%。
在全球水產品貿易糾紛不斷、壁壘高筑的背景下,我國與俄羅斯以誠信的態度、開放的精神、協調互諒的方式,積極推動著水產品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國的漁業與俄羅斯漁業能夠形成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我國沿海為數眾多的現代化加工企業,與俄羅斯較為豐富的水產品原料形成優勢互補;來自中國的羅非魚、貝類、藻類等養殖品種,來自俄羅斯的鱈魚、大馬哈魚和魚粉等捕撈品種,可以用來滿足對方國民的不同消費需求。我國與俄羅斯以“兩江”為紐帶,以中國的東北地區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為依托,以兩個漁業大國各自的產業優勢和市場潛力為前提,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