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正努力在幾年內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觀賞魚出口國。
《星洲日報》報道,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慕斯達法前天指出,馬國目前是第二大觀賞魚出口國,新加坡雖然排在第一,實際上很多珍貴的觀賞魚卻是由馬國進口,再輸出到其他國家。
農業部將在柔佛、霹靂及雪蘭莪州設立一站式觀賞魚收集與行銷中心,加速落實成為全球最大觀賞魚出口國的目標。
馬新社報道,政府也計劃在未來四五年內,吸引國內外20億令吉(約8億4000萬新元)投資,開辟總面積達2萬5000公頃的水產業特區,為業者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支援服務。當局至今已在柔佛、彭亨、雪蘭莪和吉打州敲定4個地點,開辟共1000公頃水產業特區。
慕斯達法說,觀賞魚具有龐大市場價值,在2007年總值64億令吉的漁產中,觀賞魚占1億9200萬令吉。
他指出,全球觀賞魚市場超過100億美元,主要是在歐洲,包括英國占19%、德國18%及法國14%,亞細安國家則占20%。
第九個馬來西亞發展計劃也設定目標,要當地的觀賞魚業者在2010年之前達到8億6000萬條的年產量。目前,觀賞魚業的年產量是將近7億條。
另外,馬國漁業局總監朱乃尼表示,雖然目前全球面臨金融風暴,但觀賞魚仍是龐大市場。
漁業局正在同吉隆坡市政府合作,在6個月內開辦每周一次的觀賞魚夜市,刺激當地的觀賞魚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