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低熱量健康食品的追求,德國水產品消費量正逐年增加。2007年德國年人均魚類消費為16公斤。其中,海洋魚類占七成,淡水魚類占二成,余下的為貝類和甲殼類。德國人最喜歡的幾種魚依次是鱈魚、鯡魚、三文魚和金槍魚。
為了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德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局、漁業局、海產品檢測所四部門聯合進行監控和管理。目前,德國有近100家大型水產品養殖場。《生命時報》記者最近走訪了德國北海地區的格蘭海魚養殖場。記者看到,這里都用“深水網箱”養殖,直徑為25米—35米,最大周長120米,深40米。養殖最多的要屬三文魚和鱒魚。“歐洲海魚養殖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禁止喂藥的地區。”養殖場負責人羅伯特對記者說,歐盟食品法中規定,魚貝類體內不得含有抗生素和抗菌素劑。如果養殖場使用了這些藥,會使藥品殘留于水產品體內,人吃了就會影響健康。當然,一些容易染病的魚,在幼苗時,會按照規定注射疫苗,通過使用自動注射機,每小時可注射數千尾魚苗。
德國對喂養水產品的飼料要求也很高。例如飼料中不僅要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脂肪,而且還必須是生物飼料,不允許有激素和人工添加劑。羅伯特說,目前海魚養殖還向淡水化發展。只要在自來水中注入一種特殊菌類,40升淡水就能養殖1公斤魚,也可添加少量鉀,魚長得比在海里時更好、更安全,其成本也可降到原先的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