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年的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將于今年結束。近日,參與計劃的科學家公布部分成果,此次大規模普查發現了5300多種此前未知的海洋生物。據科學家測算,世界各大洋總共生活著約1000萬種不同物種。
研究人員繪制了大量深海珊瑚礁分布圖,同時利用高科技標簽跟蹤許多海洋大型生物的捕食線路。研究發現,隨著酸性水域的擴大以及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呈現下降趨勢。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是一項旨在評估及解釋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情況的國際合作項目。
科學家在此次普查中發現了許多巨型深水珊瑚礁,此前研究人員并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其中,一個古老的巨型珊瑚礁擁有8000年歷史,它位于北冰洋水面之下450米深的海底,全長約35公里,高約數百米。蜘蛛蟹、黑珊瑚也是普查發現的新物種。
科學家發現,在南極冰冷的海面之下,生活著大量的海洋生物,約有8000物種,而且大都只可發現于南極。南極地區的一種魚類血液中含有一種防凍劑,可以幫助它對抗冰冷的海水。這種魚血液中還沒有紅血球,因為超冷的海水中含氧量很高,不需紅血球就可以將身邊水中的所有氧氣都吸入體內。(來源: 中國海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