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世界日報》7月2日報道,美國公布2010-2011年優惠關稅政策(GSP),其中泰國9類商品獲得GSP,關稅降至零,分別為新鮮蘭花、榴蓮、木瓜干、玉米、醬料、銀飾等。其中5年來,泰國銀飾出口量均超過美國的規定上限,但是美國仍給予GSP待遇。
不過,美國也取消泰國2類商品的GSP,為蝦制品,因為出口量超過規定的50%,因此業者需要交納5%的關稅;輪胎,同樣也是因為出口量高出上限,需要交納4%的關稅,使得泰國業者競爭力降低。
商業部長蓬提娃表示,美國上述規定從7月1日開始生效,直至美國再次修訂相關規定。
根據泰國農業及合作社部的數據,2010年1-4月的冷凍蝦出口總量為64,613噸,總值133.8億銖(約合4.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總量及總值分別提高17.51%及25.33%。其中,4月份冷凍蝦的出口總值年比提高3.44%,但月比下跌20.37%。主要出口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及南韓等。
加上大米、木薯、砂糖及橡膠等重要農產品的出口也呈現增長,推動泰國1-4月的農產品出口總值為4,730.4億銖(約合147.8億美元),年比上漲31.66%;單計4月份農產品出口總值年比提高14.64%,但與3月份相比減低 23.16%。
農業經濟辦事處秘書長阿披差透露,泰蝦出口增長的原因是競爭對手國家產量降低,其中印度尼西亞蝦只遭受病毒傳染,產量減少達40%;巴西也同樣遭受病毒傳染,產量大跌達70%;中國由于氣候嚴寒問題,產量也走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必須從國外大量進口。
阿披差預測,2010年第2季,泰蝦產量將比2010年首季增長約25%,進口商將增加從泰國訂購。美國仍是泰蝦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次是日本及歐盟。(中國食品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