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月,日本水產廳和水產總合研究中心派出漁業調查船“照洋丸”及“開洋丸”前往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海域的鰻鱺產卵場實施鰻鱺生態調查和洄游路線調查。
7-9月,日本水產廳和水產總合研究中心派出漁業調查船“照洋丸”及“開洋丸”前往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海域的鰻鱺產卵場實施鰻鱺生態調查和洄游路線調查,在鰻魚產卵場及其周邊海域捕獲了多尾鰻鱺成魚和仔魚,根據太平洋鹽度鋒面的位置預測今年鰻苗生產前景。
日本水產廳最近公布了2010年對鰻鱺產卵海域的調查情況:
調查方法和結果
“照洋丸”(2214噸):在馬里亞納群島西部海域放流了附有超聲波發射器的野生和養殖鰻鱺,并經一周的跟蹤,確認了鰻鱺夜間是在水深150-250米,白天在350-650米的深海洄游。調查期間,在鰻鱺產卵場以西500公里的海域捕獲了孵化后一個月的仔魚。
“開洋丸”(2630噸):在馬里亞納群島西部海域對浮游生物、海洋環境等實施調查,獲得了多種數據。在鰻鱺產卵場附近捕獲一尾日本種鰻鱺的雄性個體,全長43公分,在鰻鱺產卵場西部500公里和西北800公里海域捕獲孵化后3周至兩個月的仔魚5尾。
今后計劃和方針
1、對調查捕獲的標本進行分析,獲得新的鰻鱺性成熟資料。
2、對產卵期洄游及環境的有關數據的分析,搞清楚親鰻洄游的規律。
3、對馬里亞納海溝的廣泛調查和海洋環境的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今年鰻苗的生產情況,并為今后進一步調查打下基礎。
通過上述研究,在搞清鰻鱺的生態,開發仔魚的開口飼料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鰻鱺養殖技術的發展。(來源:中國鰻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