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轉殖魚(transgenic fish)的遺傳物質是抑制對魚類資源過度捕撈,提升商業性水產養殖的最佳方法,但瑞典研究人員卻擔憂基因轉殖魚脫逃至自然環境可能會引發許多問題,并影響人類的福祉。
瑞典歌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研究系“基因轉殖鮭魚之生態風險評估企劃(Ecological risk-assessment of transgenic salmon project;ERATS)”的其中一項研究,并獲得第六期歐盟架構計劃項下之“居里夫人行動:國際離職院士計劃(Marie Curie Actions-Outgoing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instrument of the EU’s Sixth Framework Programme;FP6 ))”超過202,630歐元的研究經費。ERATS旨在研究養殖場內的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對環境的影響,并了解與商業性基因轉殖魚產品相關之潛在生態風險。
經由將其它生物的基因植入魚體之方式,研究人員已能制造出比普通魚(非基因轉殖魚)成長更快或更具抗病性的魚類,稱之為“基因轉殖魚”。基因轉殖系指某生物之基因或遺傳物質經由自然移植(transfer)或某些基因工程技術植入至其它生物體內。
被挑選的基因經由微注射(microinjection)將細菌繁殖、隔離、凈化并引進至作為宿主的魚卵內。被移植的基因包含了核酸序列和遺傳碼所需的必要特性,迄今已有鮭魚、鯉魚及鯰魚等近20項魚類經過基因改造。
這個領域的進展亦使得研究人員得以制造出更能抗寒的魚種,意即該魚種在較寒冷的環境中更易繁殖。從商業性養殖漁業的前景而言,專家相信基因轉殖魚能帶來更高的產出量;但也有人憂心這類魚種可能會為自然環境帶來風險及不良影響,例如基因轉殖魚會抵抗環境毒素之特性,可能因此將環境毒素累積體內,并為消費者帶來不利的結果,而魚體內的較高量的成長荷爾蒙也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影響。雖然全球禁止從事基因轉殖魚的商業性養殖漁業,但歐盟及美國有關單位已接獲部分申請案件,并刻正對這類活動進行評估。(來源:中國鰻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