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1日報道,漁業專家說,東南亞海域捕撈過度的情況嚴重,導致石斑魚和鱸魚等體型較大和較有價值的魚類數量大減,令它們難以找到同類交配,生存前景令人堪憂。
設在馬來西亞檳城的世界漁業中心研究員阿利森說,海底拖網是捕撈過度的罪魁禍首。這種捕撈方法幾乎把各種大大小小的魚類一網打盡。此外,各國競相在沿岸地區進行發展項目,破壞了紅樹林沼澤地,導致魚類失去了繁衍后代的棲息地。東南亞國家、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食客對頂級海鮮的需求,也是導致本區域魚類數量大減的原因之一。
世界漁業中心的數據顯示,暹羅灣在1965年的魚類數量是1995年的10倍,馬來西亞海域的魚類數量在此期間減少了80%-90%,菲律賓海域則減少了46%-78%。
在馬六甲海峽捕魚超過30年的馬來西亞漁民張建合說,由于缺乏執法力度,因此許多大型拖網漁船越來越靠近海岸。這些漁船幾乎撈盡海底的魚類,連魚苗也不剩。他說:“就連我們希望可以捕到的甘望魚和鯖魚也沒有了,因為拖網在海底將一兩寸長的魚苗也一掃而空。”他補充說:“舉報也沒用,因為不會有行動的。”
阿利森指出,海洋生態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各國政府愿意付諸行動,海洋生態系統可以恢復過來。(來源:中國農產品加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