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拿大科學家、日本基金會合作建模揭示未來海洋
2012-03-08 00:00:00 來源:
日本基金會和加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團隊合作,研究設計了名為“海神(Nereus)”的未來世界大洋的生命模型,使用三維(3D)視覺向科學家、政策制定者預測及展示未來海洋生命逼真、生動的真實狀態。 “海神”模型綜合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包括漁業捕撈、河水斷流)和食物鏈(大魚吃小魚)三個主要因素,展示了1960-2060年海洋水下的生態實況。基于目前的政策,模型顯示,大魚數量將銳減,某些小魚數量可能會增加。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全球魚類資源會減少20億噸,印證了此前就部分海域所做模型研究的結論。 在“美國科學促進會178屆年會”上演講的UBC克里斯滕森(Villy Christensen)教授指出,這是第一次對全球海洋做出綜合生物模型,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但現在研究結果基本展示了人類目前生活方式對未來海洋的影響。擺在我們面前的嚴肅問題是:人類如何留給子孫后代富有生機的海洋? “海神”模型可通過土地系統、海洋生命、植物多樣性分布和漁業管理和管制等四個相關模型的進行數據分析,基于不同的漁業政策、管理選項,生成3維視景。“海神”不僅首次展現全球海洋生命全景,而且還預示了當今作為對未來的影響。該模型包含一個稱為“神諭(The Oracle)”的工具,公眾提出問題,答案背后的相關支撐的科技也同時給出。比如提問,捕撈對未來魚群的影響?就會有兩個(答案)景象,一個過渡捕撈導致魚群數量快速下降;二是捕撈力度逐步降低,顯示魚群數量緩慢恢復。 克里斯滕森教授還宣布,杜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劍橋大學及聯合國環境計劃下屬的世界保育監測中心將加盟這一研究項目。(來源:科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