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報道稱,泰國冷凍食品協會日前宣布泰國年產海產品生產達到57萬噸,出口價值約50億美元,成為世界十大海產品出口國之一。其中主要產品蝦的出口量僅次于中國,位居全球第二。
泰國海產品出口目的國主要為日本和美國,而歐盟因對泰國海產品生產企業的勞工保護和履行社會責任頗多抱怨因而進口增長一直較為緩慢。
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副廳長素拉實表示,美國商務部變更傾銷差額的計算方法,將對多種出口美國的泰國商品有利,例如手提塑料袋、冷凍蝦、以及鋼鐵制品等。這些商品均正在等待美方重新檢討AD關稅額度,預期美方取消使用歸零法則計算傾銷差額,將使上述商品的傾銷差額降低,進而使AD關稅額度減少。但泰國出口商仍需要小心管理出口數量及價值,避免被對方列入為反傾銷對象。
美國取消使用歸零法則計算傾銷差額,原因是被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違反的反傾銷條例和規范、以及多件與反傾銷相關的案件均敗訴外,另一方面還受到多個國家壓力所致。
泰國蝦協會長表示,農民援助政策委員會同意研究措施保護國內南美白對蝦價格,因目前白對蝦售價跌至每公斤110銖,委托委員會秘書部、漁業廳與有關部門商量扶持辦法,或制定1萬噸白對蝦抵押的扶持措施。
經共同研究,政府將為蝦農補貼價差,而不采取抵押扶持措施,需動用經費5億銖,補價差措施將從6月12日實施,具體辦法是按蝦個頭等級進行補貼,標準為40-80只1公斤規格每公斤補助20銖,90-100只規格補貼10銖。以60只1公斤成本價為117銖為例,只賣得120銖,政府將按每公斤130銖價格補貼價差,讓蝦農收入高于市場價格水準,措施將進行三個月,參與蝦農必須在各地漁業辦公室進行登記方可獲得價差補貼。(來源:食品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