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蝦供應量大幅下降——全球水產養殖聯盟會議獲得預測
上周在曼谷舉行的全球水產養殖聯盟(簡稱GAA)會議上,吉姆?安德森闡述了他的年度蝦調查報告。這個報告專為GAA準備,通過調查全球30家生產商而完成。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蝦供應量大約有7.1%的大幅下降。
繼2010和2011年穩定維持在385萬噸產量之后,全球水產養殖展望(Global Outlook for Aquaculture Leadership,簡稱GOAL)調查組預測2012年蝦供應量有7.1%或者大約27萬噸的大幅下降。這些數據都是養殖蝦類數據,包括淡水羅氏沼蝦在內。
不幸的是,匆忙的會議議程沒有設置討論和提問環節,但是從會議可以得出結論:今年蝦的供應形勢不同以往的混亂。
首先,除非有很強的力量能夠緩解,否則這樣明顯的供應量下降會對價格產生影響。
其中一個緩解因素就是美國庫存量。銷售量的下降,尤其是2011年秋季高價位之后零售量的減少導致了今年上半年訂單量的下降。因此,很多美國顧客對供應量的下降毫不知情。
其次,歐洲是消費溫水性蝦類的主要增長區域,也放緩了蝦需求量。例如部分面向西班牙市場的生產轉向面向美國。
第三,颶風“桑迪”對美國東北部的餐飲行業會產生重大影響,導致蝦消費量減少。
這三個因素都會減少美國的蝦消費量,從而使全球蝦產量下降表現不明顯。
但是明年第一季度,情況可能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減產將會最終體現。
中國的情況并未公開。盡管進口商聲稱中國蝦產量急劇下降,這樣的言論在中國卻不存在。而且,盡管存在病害問題,且報道稱有大的加工商進口原材料,但迄今為止似乎是越南,而非中國在進口東南亞國家的蝦。越南已經超過加拿大成為泰國蝦類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但是盡管如此,出口越南部分僅僅占泰國出口蝦量的不到5%。
然而,也有報道稱大量印度生產的蝦被運到中國。
亞洲蝦產量的下降被認為是由于一種新的疾病——EMS,即早期死亡綜合癥的爆發。該疾病已經由亞利桑那大學的萊特納研究員進行過病理學描述,萊特納先生被公認是世界養殖蝦類疾病研究最重要的專家之一。
這種疾病通過感染蝦的腸道表現癥狀,使蝦不能正常生長,最終蝦會死于其他感染。它既能感染白蝦又能感染黑虎蝦。盡管有毒素產生,但是沒有其他病因或者中間宿主被發現。目前最流行的理論是通常情況下無害的細菌被感染并且產生毒素,從而對蝦造成嚴重影響。
這種疾病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都證實存在。不論中國還是泰國,關于這種疾病影響的數據很少。
GOAL使用的蝦預測數據是根據給定國家不同通訊員所預測產量得出的,有時會有高達50%的變動范圍。不過泰國對于自身的蝦產量可以得到很好的預測,今年年底,泰國活蝦產量會有大約5萬噸的降幅,降至50萬噸。
最近美國蝦價開始上升,值得關注的是12月到明年1月期間是否會出現常規的季節性降價。價格繼續上漲,或許是即將回落的鋪墊,美國以外的需求量正在上漲。(來源:中國水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