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李捷研究員參與完成的“珠江魚類多樣性演變及維系機制”成果獲廣西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朱華平研究員參與完成的“鯉魚高效繁育選育技術創新與系列新品種(系)培育及應用”成果榮獲廣西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珠江魚類多樣性演變及維系機制”成果依托珠江所牽頭的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支持,歷經14年持續攻關,在魚類生物多樣性評價、演變規律及維系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成功建立了漁業資源定量調查與評估技術體系并統一全國標準,有效解決了江河資源定量調查難題;系統闡明了珠江魚類多樣性格局與演變趨勢,揭示了資源衰退機理與補充機制,構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理論;創新研發了生物多樣性維系技術,重建了關鍵棲息地生境,恢復了水域生態功能,為珠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生態安全及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鯉魚高效繁育選育技術創新與系列新品種(系)培育及應用”成果聚焦解決廣西池塘與稻田鯉魚養殖中普遍存在的品質退化、遺傳漂變、生長遲緩及飼料轉化率低等瓶頸問題。項目團隊通過融合傳統家系育種與現代分子輔助育種技術,發明了系列高效繁育選育配套技術和生態養殖模式,成功培育出4個鯉新品種(系)。項目建成系列育種、擴繁基地和標準化示范點,近3年累計生產良種苗種超36億尾,推廣面積達53.26萬畝,覆蓋國內多省主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