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2025年學術年會暨鲆鰈類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山東青島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主辦,海水養殖生物育種與可持續產出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農業農村部海洋漁業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菱鲆分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鲆鰈類耐高溫和速生新品種培育”項目組協辦。來自全國魚類工業化養殖與鲆鰈類養殖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代表等150余人參會。會議開幕式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葉乃好主持。
在開幕式講話中,黃海所黨委書記趙憲勇指出,雷霽霖院士率先推動成立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為構建現代海水魚類養殖技術體系搭建了重要平臺,有力支撐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科與平臺處處長羅建波指出,當前我國漁業面臨著養殖空間受限、漁業設施裝備水平不高等諸多挑戰,工業化養殖是實現水產養殖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的必由路徑。中國水產學會副秘書長、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何建湘高度肯定了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成效,強調需持續強化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聚焦遺傳育種與裝備創新,加快人才培養,完善行業規范與質量標準,推動魚類工業化養殖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作為漁業大省,山東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將持續支持深遠海與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強化良種培育、裝備創新和疫病防控,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魚類工業化養殖產業中“種”“養”“加”等各環節的熱點、難點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海所陳松林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薛長湖教授,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委會主任委員、黃海所關長濤研究員,黃海所副所長邵長偉研究員,中國水產品加工與流通協會大菱鲆分會會長雷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倪琦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林洪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王啟要教授,黃海所馬愛軍研究員等48位國內知名專家、重點企業負責人和青年學者等作特邀和專題報告,會議現場氣氛熱烈,交流深入。
為進一步推動海水魚工業化養殖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在與會領導和代表的見證下,興城興投現代農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藍色糧倉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黃海所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啟航創智(青島)海工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與黃海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各方將在水產養殖關鍵技術和產業鏈升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攜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現代化海水養殖產業新格局。
雷霽霖院士開創性地提出以品種為單元,融合工程化、工廠化、設施化、規模化、規范化、集約化、標準化、數字化和信息化于一體的魚類工業化養殖體系,明確指出工業化養殖是我國實現從養殖大國向養殖強國戰略轉型的關鍵路徑。2015年,雷霽霖院士發起并成立了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至今已走過十載光輝歷程。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不僅深入傳承了雷霽霖院士的學術思想和創新精神,更為構建高效、綠色、智能的工業化水產養殖體系注入了強大動力,有力推動我國水產養殖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的戰略轉型,對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