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山東省召開全省科技大會,宣讀了《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24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關長濤研究員團隊領銜完成的“深遠海大型養殖設施與智能裝備的創制及應用”成果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我國拓展藍色食物新空間、建設“藍色糧倉”、培育海洋經濟新質生產力、引領深遠海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山東樣板。

中國水產養殖規模全球第一,是國家糧食安全與民生經濟的重要支柱。伴隨生活水平提升,水產品需求持續增長,而陸基與近海資源瓶頸日益凸顯,廣袤的深遠海,正崛起為中國水產養殖未來增量擴容的“藍色新糧倉”。針對深遠海高海況環境制約和缺乏裝備技術支撐而難以得到有效利用的突出問題,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煙臺市科技計劃等項目支持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聯合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聯合攻關,創制出我國首個潛浮坐底式智能網箱和首個離岸海域全圍式大型養殖圍欄,養殖水體7萬立方米到16萬立方米,可抵御臺風帶來的高海況。兩類新設施均實現了系列化設計與工程化建造,為深遠海高海況下安全高效養殖提供了工程裝備保障。團隊研制出的智能網箱和工程化圍欄養殖關鍵配套裝備,攻克了深遠海大型化設施養殖人力操控困難和遠離岸線管理不便等產業技術難題;集成創新了主養魚類大規格苗種培育、陸海轉運應激消減、不同水層生態混養等多項技術,構建了深遠海大型化設施陸海接力及全水層養殖新模式,產業示范規模達80余萬立方米,為推動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和拓展藍色食物生產新空間提供了新設施、新裝備、新技術與新模式。
成果獲授權國家專利27件、軟件著作權7件,制定標準2項,發表論文27篇,出版專著5部,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深遠海大型管樁圍欄養殖設施與裝備”和“深遠海大型智能網箱養殖設施與裝備”先后入選2021年和2023年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裝備,成果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項目實施期間,累計實現產值超過6.3億元,與傳統網箱養殖相比,節本減損效益提升30%以上。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委高度重視深遠海養殖發展,在政策、科技、市場合力驅動下,我國深遠海養殖駛入發展快車道。本項目面向國家“拓展藍色空間、筑牢海上糧倉”重大戰略需求,創新構建的大型智能網箱與工程化圍欄養殖新模式,不僅攻克了產業瓶頸,更率先蹚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全國樹立了標桿性的山東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