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務院批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2023年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名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樊偉、謝駿、陳大慶等3位專家獲此榮譽,這是我院自2021年召開人才工作會以來,深入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新成效。政府特殊津貼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關心愛護和凝聚激勵廣大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強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是推動科技創新進步、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骨干力量。截止目前,我院共有在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27人。

樊偉(東海水產研究所),院漁業遙感技術及數字漁業創新團隊首席。長期從事海洋遙感及地理信息系統等空間信息技術的漁業應用理論與實踐研究,豐富了我國漁場海洋學的研究方法與實踐,相關技術成果為我國漁業資源保護和漁船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科技研發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自然基金、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各級課題。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及省部級獎勵2項。公開發表80余篇,其中SCI/EI論文10篇、出版專著2部。現任院漁業遙感技術及數字漁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資源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農村部漁業遙感重點實驗室學委會委員,兼任上海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2020年入選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陳大慶(長江水產研究所),院長江重要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創新團隊首席。長期從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長江重要魚類資源演變規律,查明了資源衰退的驅動因子,創新了河流漁業資源評估方法,構建了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為長江四大家魚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基于中華鱘和四大家魚自然繁殖需求的三峽水庫生態調度機制研究”、農業農村部重點專項“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四大家魚原種親本放流及跟蹤監測”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余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淡水重要魚類資源增殖技術與應用,第1完成人),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梯級開發背景下長江上游重要魚類資源保護關鍵技術及應用,第1完成人),出版《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手冊》等專著4部,授權“應用于青魚親緣關系鑒定的雙重PCR方法”等國家專利17項,主持編制“灌江納苗技術規程SC/T 9602-2018”等標準2項,在Ecology and Evolution、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水生生物學報、水產學報、生態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150余篇。現任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水產學會理事,生態環境部環境評價專家,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中國水產科學等期刊編委。

謝駿(珠江水產研究所),院淡水池塘養殖生態環境調控創新團隊首席。長期致力于水產養殖生態環境調控研究。近5年,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任務,完成1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在淡水池塘改造升級和魚類品質提升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創新性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4項,其中第一完成人獲一等獎2項。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農業農村部扶貧優秀和水科院鄉村振興先進個人榮譽,獲廣東省勞模與工匠創新工作室。獲發明專利8件,制定標準3個,發表SCI論文20篇。兼任廣東省水產養殖污染修復生態工程技術研究工程中心主任、中國水產學會水產養殖專業委員會顧問、水科院學術委員會水產養殖技術學科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河長辦萬里碧道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廣東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