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南海所李卓佳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凡納濱對蝦工程化高效健康養殖技術”研究成果通過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來自中山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廣東省大亞灣水產試驗中心、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歷經6年多的系統研究,項目取得了多個創新成果。一是設計了對蝦三茬工程化養殖方法及養殖池,改進了對蝦高低位串聯養殖池、增氧裝置、自動投餌機、海藻網籠養殖裝置等一系列對蝦工程化養殖設施與裝備,集成優化了對蝦工程化養殖進水系統、增氧系統和凈水系統,并進行了有效利用。二是監測并分析了對蝦工程化養殖全程生態環境因子變化規律,研究蝦池優勢微藻的生態位、氮磷消耗、菌-藻種間競爭,菌-藻關系和有益菌降解特性,建立了對蝦工程化養殖生態環境高效調控技術,研制了養殖水環境調控新產品。三是研究了芽孢桿菌、中草藥對養殖凡納濱對蝦的益生免疫調控功效,兩者具有協同作用,開發出益生免疫調控劑產品。四是研究了對蝦工程化養殖工藝參數,創新了一年三茬養殖工藝。五是研究了有益菌、細基江蘺繁枝變種、羅非魚等生物凈化養殖排放水的功效,構建了養殖排放水溝渠生物凈化技術模式。六是集成了對蝦工程化養殖設施技術、養殖環境調控技術、對蝦免疫增強技術、養殖工藝等,建立了對蝦工程化高效健康養殖技術,并進行了養殖示范與推廣應用,單茬產量達到46.5噸/公頃,一年三茬102噸/公頃,系統技術推廣應用了52297.8公頃,新增效益254036萬元, 培訓養殖從業人員11140人次。
該項成果出版專著3部,發表科研論文58篇,其中SCI收錄4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其中1項獲得授權,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0項,其中6項獲得授權;開發新產品21個。
鑒定委員會經認真討論,一致認為凡納濱對蝦對蝦工程化養殖的技術集成與應用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建議進一步加強工程化設施的研發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