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遠洋生物資源立體探測與漁場解析技術”課題績效評價會議以線下會議和網絡視頻會議結合的方式順利召開。漁機所作為課題“深遠距離與高分辨率魚群探測及裝備研制”的承擔單位參加了會議。課題負責人李國棟研究員向專家組匯報了課題的工作進展及成果。專家組對課題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一致認為全面完成了預期研究目標與考核指標,同意通過績效評價。

該課題提出了基于FPGA的多通道分布式信號處理漁用聲吶系統架構,發明了“相控+扇移”的全方位探測掃海方法,確定了256通道、20kHz到30kHz頻段等系統關鍵技術參數;改進了三維波束成形算法,實現關鍵資源占用量降低90%;提出兩步遞推波束穩定方法,波束指向誤差-0.9°到+0.8°之間;攻克了高動態范圍接收、高效率發射、時變增益控制等漁用聲吶接收/發射機技術,自主研制256通道高集成度漁用聲吶信號處理機、漁用聲吶主機,256通道圓柱型漁用換能器陣等漁用聲吶關鍵部件,開發全方位顯示的聲吶顯控軟件,研制了我國首臺全方位寬帶數字漁用聲吶,探測直徑大于3千米,水平探測范圍360°,系統信號帶寬大于10kHz。研制了魚群模擬應答器,收發指向性為360°全向,信號放大增益為0dB,起伏在-1dB到+1dB之間。自研設備系統探測性能提高30%以上,相關技術產品在遠洋漁船上進行了示范應用。該課題制定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各2項;授權發明專利7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6項;發表中文論文5篇;形成第三方測試報告2份;2名技術骨干晉升級高級職稱,畢業研究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