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對小樣本水生生物攝食習性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Is Metagenomic Analysis an Effective Way to Analyze Fish Feeding Habits? A Case of the Yellowfin Sea Bream Aca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 in Daya Bay”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南海所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潘莞倪為第一作者,秦傳新博士和于剛博士為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018YFD0901605)、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人才團隊重大專項(GML2019ZD040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2020YJ04和2020SY01)等資金資助。
闡明水生生物攝食習性,對于進一步了解水生生物在水生食物網中的地位、評估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提高水生生物開發和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受水生生物自身生物量、捕撈方式等限制,很多生物種類很難同時獲取較大的生物量,這就限制了傳統形態學食性分析方法的準確性。南海所開展此次水生生物攝食習性研究,以大亞灣黃鰭棘鯛為研究對象,通過形態學和宏基因組相結合的方法,解析了大亞灣黃鰭棘鯛食物組成及其對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功能的影響,構建了一種小樣本水生生物攝食習性分析方法,這對進一步開展小樣本水生生物攝食生態學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參考價值。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3389/fmars.2021.634651

